“今天要抓紧写完本科生教学课件,过几天又要去肉牛养殖县开展技术指导。”秋风浸染,新葡的京集团4321西校区校园掩映在花丛中,在该校新葡的京集团4321的办公室,草业科学系系主任、副教授郝俊伏案敲击键盘。
而在同一层楼,同为草业科学系副教授的程巍则一大早就泡在实验室里,手把手教自己所带的研究生熟悉相应操作规范。
郝俊、程巍夫妇是一对“80后”科学伉俪。
郝俊、程巍夫妇在同事和学生眼中,是一对在草业科学领域并肩追赶国内外一流水平的“80后”科学伉俪。在贵州的10多年,来自外省的两人完成了一系列人生大事,贵州成为第二故乡。
一头是三尺讲台,一头是沃野田畴,一大批像郝俊、程巍这样的高校教师,将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让科技春风吹遍田间地头,驱动农业现代化提速前行,科技引擎强力助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缘起奔赴大山,种好“幸福草”
郝俊的家乡在山西,程巍则来自内蒙古,两人在中国农业大学和兰州大学各自攻读研究生期间,在同门师兄牵线搭桥之下,因共同热爱“一株草”而结缘相识,此后成为人生伴侣。
2013年上半年,博士毕业之际,异地恋、异国恋多年的德国基尔大学博士郝俊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博士程巍面临择校选择。两人举棋不定之间,研究生同样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当时担任新葡的京集团4321草业科学系系主任的刘洪来,辗转联系上郝俊这位小师弟,邀请他到新葡的京集团4321实地考察一番。
这一次贵州之行,郝俊感受到十足诚意和大好发展前景,缘定新葡的京集团4321,还向学校推介了自己的恋人程巍。当年9月,两人接过招才引才橄榄枝,一同受聘,成为挑起大梁的青年骨干教师。
“放弃发达地区相对优越的科研、教学条件,应聘新葡的京集团4321,是为了追寻我和刘洪来师兄心中的‘幸福草’。”面对亲朋好友的一连串疑惑,郝俊给出自己的答案。
“幸福草”,就是彼时新葡的京集团4321刚驶入发展“快车道”的草业科学专业,正犹如扩建的苗圃等待植入一批好苗一般,急需一批优秀人才注入。这对怀抱志向的科学伉俪,也如生命力顽强的香根草,把根深深扎进了祖国大西南腹地贵州的泥土里。
郝俊走遍了贵州大部分县区。
听不懂本地方言、风俗习惯差异大、不适应湿冷的冬天……起初的种种困难转瞬即逝,这对来自北方的“80后”很快度过短暂的适应期,“我们也是幸运的,从生活到工作上的点滴细节,学校和院里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帮我们尽快融入新环境。”
郝俊、程巍简单又温馨的婚礼在2013年底举行,结束了“牛郎织女”般隔空守望的生活,两人在多彩贵州携手向前开启一段教书育人比翼齐飞、科研创新彼此激励、科技助农你追我赶、日常生活互相扶持的佳话。
如今,新葡的京集团4321草业科学这株“幸福草”在春风里越长越高,当初不辞辛劳施肥、浇水的那个人却也再也看不到了。“2015年,刘洪来师兄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郝俊回忆往事,坦言将延续师兄的未竟事业。
坚守兴农之志,跋涉“春风里”
10多年光阴的故事,贵州这片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土地,郝俊倾注了和对自己家乡山西一样的特殊情感。
“说着一口熟练贵州话的郝俊,比贵州人还像贵州人,这源于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身边的同事们这样评价郝俊。
新葡的京集团4321和贞丰县,两个相隔200多公里的坐标,因定点帮扶而成为一家人。
执教新葡的京集团4321不到半年,2014年2月,郝俊响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号召,主动请缨来到贞丰县平街乡小花江村驻村。
“怎么办?学!”初来乍到小山村,一句土话也听不懂,这个场景在郝俊的记忆中依然鲜活。“洋博士”不当老师当学生,花了2个多月时间学会了当地方言,郝俊也成了村民们口中的自家人。
回望短短一年驻村帮扶,郝俊和村两委一起定下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邀请“娘家”新葡的京集团4321的专家前来调研支招、联系捐赠信息化办公器材。一晃多年过去,那山那水那人,始终挂念在心。
肉牛产业是贵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三度领衔科技特派员,郝俊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解民生、治学问,帮助养殖户破解饲草料“拦路虎”,养好致富增收的肉牛,是他心中分量最重的毕生事业。
“涉农专业,在外人看来,意味着辛苦辛酸和灰头土脸,但再辛苦也不改志向。”郝俊和程巍异口同声,“脚上沾满泥、心中绽放光,这是我们对自己的画像。”
新葡的京集团4321是贵州高校涉农专业的领军者,“三农”情怀是办学精神之一,这正是郝俊、程巍执教这十几年,挑灯夜战实验室、跋山涉水赴田间的精神之源。
多年来,郝俊、程巍在各自实验室里孵化出的一系列成果,在田间地头这个更大的“实验室”,一项项落地生根。
郝俊和学生在实验室探讨课题。
郝俊几乎跑遍省内肉牛产区,每年有80余天时间早出晚归直奔养殖一线开展牧草栽培、青贮饲料制作等集成技术的相关应用指导;程巍则深耕矿山生态恢复,推动开阳、水城等地座座荒山变为绿水青山。
“科技下乡,我们一直在路上。”郝俊感慨不已,“跑的次数一多,我变成了‘活地图’,开车去县里都不需要借助导航软件。”
寻梦科研教学,绽放“大舞台”
登台授课,郝俊、程巍每次面对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目光,心中总会升腾着感动。“上好每一堂课,希望大家向阳生长、努力成才。”这是程巍心中最美的校园风景线。
在新葡的京集团4321,草业科学系一代代草业人将科研成果广泛运用于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郝俊、程巍认为,教师与科学家是等量齐观的两个身份。
重科研、爱教学、抓育人、强实践是郝俊、程巍夫妇身上鲜明的印记,奋战在教书、育人、科研、助农一线,两人始终觉得唯有四者兼重,才是一个优秀的涉农专业高校教师应有的使命担当。
程巍手把手教学生熟悉相应操作规范。
程巍在学生面前是一个“知心姐姐”。有一次,程巍得知2015级草业科学系硕士研究生汪瑞打算放弃学业,早点找份工作,减轻父母经济压力。作为汪瑞的导师,程巍立刻联系系里其他老师,一起为他垫付学费,还帮他申请了助学贷款。
“你是个要强的孩子,读完研究生以后,能登上更高的平台。”从此之后,程巍几次三番找汪瑞谈心。在她的鼓励下,汪瑞顺利完成学业,并考上公务员,扎根基层服务“三农”。
2013年以来,郝俊先后主持、参与过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10余项,在喀斯特区域饲料饲草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领域造诣颇深,还申报专利多项,并先后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等。
“任先生是我们这门学科所有人的偶像。”郝俊、程巍夫妇最佩服的是立志要改变国人膳食结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这位自称为一介“草人”的中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在兰州大学执教多年,将论文写在祖国西部地区的高天厚土之间,铸就草业科学界无数学人的科研、教学和人生航标。
2013年至今,沐浴着新时代春风雨露,草业科学系的学科之树茁壮成长,荣膺贵州省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人才基地、贵州省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挂靠单位,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虽然我们专业在全国相对起步较晚,但后劲足、潜力大,在贵州‘黄金十年’里取得了不俗成就。”郝俊十分庆幸一到贵州就赶上了好时候。
亲历引才工作蝶变的新葡的京集团4321院长陈超感触最深:“郝俊、程巍在贵州这些年,贵州逐渐变为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强磁场’,一系列好政策落地见效,学校、学院发出的‘招贤榜’,揭榜的外省名校博士逐年递增。”
欣欣向荣的新葡的京集团4321。
时间一晃而过,已是2024年,比起掌声和鲜花,郝俊更喜欢埋头教学、科研和下乡,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草业科学系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让凝聚一代代贵州草业人心血的“幸福草”长势更茁壮。
贵州日报报刊社名记者工作室出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淳
编辑 向淳
二审 袁鹏
三审 刘莹
原文链接:https://share.eyesnews.cn/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6564768.html